close
藝術收藏+設計4月2016第103期 暢銷雜誌2017
商品訊息功能
momo購物網折價券
尋繹心之本源的無盡之藏
收藏者是物件精神世界的守護者,當他啟動了收藏之鑰,意味著物件已跳脫了物質本身的意涵,而納入了主人意欲珍藏的部分記憶與情感。收藏的面向何其寬泛,4月專輯「藝外收藏」,不僅觸動向外索求的物之微語,更向內尋繹心之本源的奧義。
奧罕.帕慕克(Orhan Pamuk)筆下的伊斯坦堡,是座由記憶堆疊而生的城市,如今這座神奇的都市卸去了昔日繁華帝都的外衣後,開始自歷史的恍惚中甦醒,大巴紮市集曾讓福樓拜流連忘返,白色清真寺與尋常百姓人家的庭院,則成為柯比意奠定現代主義建築理論的素材。其橫跨歐亞大陸的地理特殊性,引動東、西方文化在此交匯,迸發出無盡的靈感火花,當中自有帕慕克敘寫精微入致的《純真博物館》。
以隱化的感官符碼型態,穿梭於情感與意識的有機結合與交流之中,藝術家本身就是天生的收藏家,他們為靈感覓得了安身之所,於創作者而言,創造的過程便有著收藏的樂趣,藉以為世界的思緒梳理出秩序,讓自己與世界之間的聯繫更為緊密,並找到闡釋時代最好的方式。
奧拉佛.艾里亞森(Olafur Eliasson)擅長將大型公共藝術置入你我習以為常的生活領域,鬆動早已根深蒂固的時間、空間、方向感與經驗法則。他的作品富有濃厚的物理內在,每每以雲、霧、雪、蒸汽、流水、光與風等自然界的特性現身,但艾里亞森的目的遠不只於複製自然,而在於改寫身體的經驗法則,重構時空體驗的真實感知。
2015年泰納獎得主Assemble團隊的舊社區再造計畫,在當代藝術界掀起波瀾。Assemble團隊的奪冠,在象徵意義上標誌著藝術機構和藝廊系統已經開始思考這樣的形式是否可稱作「藝術」?或是這樣的作品如何能夠「收藏」?即使最終「資本」仍將主導遊戲規則,但未來當代藝術的創作脈絡,仍將持續朝向「去物質化」、「去中心化」的樣態發展,而藝廊和收藏市場勢將逐步調整策略,開發新的購藏形式,這就是資本的自我換裝能力。
創立近半世紀的迪亞藝術基金會,以積極的行動捍衛著藝術的動能,這個勢力龐大的非營利機構,其變遷的歷程成了20世紀藝術史的縮影,基金會的成立宗旨在於展現藝術品的創作觀點,甚至力圖在視覺感官最具力量的20世紀,創造第二個「文藝復興時代」。
1994年的泰納獎得主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認為:「藝術就像是一個空的空間,等待著納入我們的感知。」他的21世紀人體雕塑,不斷開發身體與空間感知之間的相依互存,成為當代繁複社會網絡中個人主體性的隱喻。葛姆雷對身體的回歸與探索,是嘗試找到其中所蘊含的普世性,他不由藝術的內在世界尋求剖析之道,而是在宇宙及生命的世界中探尋意義。
百年似久,實為轉瞬。台北城的大稻埕地區,素有「茶港」美譽,通商開埠後吸引了諸多洋商競逐商貿。昔日洋行進駐,引進了西風,此處一度成為台灣與歐洲文化的交會點。畫家郭雪湖的〈南街殷賑〉繪製大稻埕地區霞海城隍廟巷口熱鬧的景象,琳瑯滿目的招牌、五彩繽紛的色調,道盡當年繁盛,百年後的大稻埕,存世的文化底蘊,另創一番文化景致。漫步老街區,「埕町掠美.大稻埕風華」專輯一訪市街林立的百年老字型茶莊、南北貨行與參藥鋪,在跨越一、兩個世紀的古老建物一隅,思古幽情油然而起,訴說著老鋪行越時光隧道的城廓舊事。
商品訊息簡述
藝術收藏+設計4月2016第103期
藝術收藏+設計4月2016第103期 評價
網友滿意度: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雜誌的習慣
今天要跟你們推薦
藝術收藏+設計4月2016第103期
看雜誌的好處就是可以多吸收最新資訊
各類的雜誌我都會看~
甚至我還會把喜歡的部分剪下來蒐集
推薦你們金石堂購買會比較划算喔!
通常會打折而且滿額免運滿方便的
這本書我自己也有購買~
分享給你們囉!
藝術收藏+設計4月2016第103期
少年JUMP 10月31日-2016 |
少年MAGAZINE EDGE 11月號2016 |
商品訊息功能
:
商品訊息描述:
藝術熱新聞
*Young Art Taipei 2016/藍騎士藝術空間推出羅塞媞個展/小巴廊「母與子主題展」
*香港蘇富比中國書畫春拍/斯旺拍賣行19與20世紀藝術拍賣順利收槌/艾德拍賣行專拍亮點:丁丁歷險記/紐約蘇富比當代藝術拍出好成績
*藍騎士回歸倫巴赫市立美術館/大都會美術館展出「維傑.勒布倫」特展/「夏卡爾,夏夜之夢」:夏卡爾多媒體展/歐洲首場「魏斯回顧展」於提森美術館
*梅迪奇家族寶藏展/芝加哥美術館展「梵谷的房間」/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推出卡拉瓦喬特展
藝術收藏
*藝術收藏是種有意無意的觸動──《藝術收藏+設計》專訪藝術家紀嘉華 ◎孫曉彤
*Alternative Collection 藝外收藏專輯 ◎林志鴻
*回歸本心,藏取記憶與情感──奧罕.帕慕克的「純真博物館」◎周伶芝
*當素人藝術收藏成為潮流──市場構成的幾個條件◎吳礽喻
*將古董地圖收藏化為商機──探訪倫敦古董地圖藝廊◎楊蟬蓉
*聲音如何成為藝術?──淺談聲音藝術收藏◎紀柏豪
設計博覽
*生活美學的風格歸屬──巴黎家飾展暨亞洲展會◎Jade Hong
*創意原力的覺醒──法蘭克福Ambiente展會◎Jade Hong
*埕町掠美.大稻埕風華專輯◎林志鴻
*相逢台北橋.熙遊大稻埕◎黃午
*轉角的老屋心生活──居家生活博物館「達開想樂」◎楊豐維
*掌中自見天地──台亞原洲偶戲博物館◎林純雅
*還原火柴盒的記憶──老桂坊吳俊美◎李伯瑜
*穿梭針線間的戲炮人生──玉鳳旗袍陳忠信◎李伯瑜
*在大稻埕找到創作新基地──南街陶藝家詹志鴻◎李伯瑜
*北街藝術新基地──百年米行「稻舍」葉守倫◎李伯瑜
momo購物網折價券
尋繹心之本源的無盡之藏
收藏者是物件精神世界的守護者,當他啟動了收藏之鑰,意味著物件已跳脫了物質本身的意涵,而納入了主人意欲珍藏的部分記憶與情感。收藏的面向何其寬泛,4月專輯「藝外收藏」,不僅觸動向外索求的物之微語,更向內尋繹心之本源的奧義。
奧罕.帕慕克(Orhan Pamuk)筆下的伊斯坦堡,是座由記憶堆疊而生的城市,如今這座神奇的都市卸去了昔日繁華帝都的外衣後,開始自歷史的恍惚中甦醒,大巴紮市集曾讓福樓拜流連忘返,白色清真寺與尋常百姓人家的庭院,則成為柯比意奠定現代主義建築理論的素材。其橫跨歐亞大陸的地理特殊性,引動東、西方文化在此交匯,迸發出無盡的靈感火花,當中自有帕慕克敘寫精微入致的《純真博物館》。
以隱化的感官符碼型態,穿梭於情感與意識的有機結合與交流之中,藝術家本身就是天生的收藏家,他們為靈感覓得了安身之所,於創作者而言,創造的過程便有著收藏的樂趣,藉以為世界的思緒梳理出秩序,讓自己與世界之間的聯繫更為緊密,並找到闡釋時代最好的方式。
奧拉佛.艾里亞森(Olafur Eliasson)擅長將大型公共藝術置入你我習以為常的生活領域,鬆動早已根深蒂固的時間、空間、方向感與經驗法則。他的作品富有濃厚的物理內在,每每以雲、霧、雪、蒸汽、流水、光與風等自然界的特性現身,但艾里亞森的目的遠不只於複製自然,而在於改寫身體的經驗法則,重構時空體驗的真實感知。
2015年泰納獎得主Assemble團隊的舊社區再造計畫,在當代藝術界掀起波瀾。Assemble團隊的奪冠,在象徵意義上標誌著藝術機構和藝廊系統已經開始思考這樣的形式是否可稱作「藝術」?或是這樣的作品如何能夠「收藏」?即使最終「資本」仍將主導遊戲規則,但未來當代藝術的創作脈絡,仍將持續朝向「去物質化」、「去中心化」的樣態發展,而藝廊和收藏市場勢將逐步調整策略,開發新的購藏形式,這就是資本的自我換裝能力。
創立近半世紀的迪亞藝術基金會,以積極的行動捍衛著藝術的動能,這個勢力龐大的非營利機構,其變遷的歷程成了20世紀藝術史的縮影,基金會的成立宗旨在於展現藝術品的創作觀點,甚至力圖在視覺感官最具力量的20世紀,創造第二個「文藝復興時代」。
1994年的泰納獎得主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認為:「藝術就像是一個空的空間,等待著納入我們的感知。」他的21世紀人體雕塑,不斷開發身體與空間感知之間的相依互存,成為當代繁複社會網絡中個人主體性的隱喻。葛姆雷對身體的回歸與探索,是嘗試找到其中所蘊含的普世性,他不由藝術的內在世界尋求剖析之道,而是在宇宙及生命的世界中探尋意義。
百年似久,實為轉瞬。台北城的大稻埕地區,素有「茶港」美譽,通商開埠後吸引了諸多洋商競逐商貿。昔日洋行進駐,引進了西風,此處一度成為台灣與歐洲文化的交會點。畫家郭雪湖的〈南街殷賑〉繪製大稻埕地區霞海城隍廟巷口熱鬧的景象,琳瑯滿目的招牌、五彩繽紛的色調,道盡當年繁盛,百年後的大稻埕,存世的文化底蘊,另創一番文化景致。漫步老街區,「埕町掠美.大稻埕風華」專輯一訪市街林立的百年老字型茶莊、南北貨行與參藥鋪,在跨越一、兩個世紀的古老建物一隅,思古幽情油然而起,訴說著老鋪行越時光隧道的城廓舊事。
商品訊息簡述
:
- 刊別:月刊
- 級別:普遍級
- 出版社:藝術家
- 出刊日:2016/4/1
- 出版地:台灣
- 語言:中文
藝術收藏+設計4月2016第103期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